首页
guanggao2
无标题文档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首页>> 新闻中心>>文章浏览:毒胶囊事件持续发酵 青海明胶被曝从废品站购骨头 五涨停后引质疑
毒胶囊事件持续发酵 青海明胶被曝从废品站购骨头 五涨停后引质疑
高原彝药        编辑:        添加时间:2012-4-24 10:53:59

      新快报讯 作为一家在明胶行业市场占有率高居前三的上市公司,青海明胶(000606)在本次“毒胶囊”事件中幸免于难,并且受到各路游资的疯狂追捧,自4月16日以来,已连续5次封死在涨停板上。

      然而,扑朔迷离的原材料来源以及旷日持久的环境污染问题,正在让这家老牌明胶生产企业,遭到外界的质疑。昨日收市后,21世纪网刊发的一篇文章称,有当地居民称青海明胶用煮过汤的骨头制胶,部分骨头原料甚至来自废品回收站(具体见下文)。该文引发投资者热议,有人认为,如果地处牧区的青海明胶都如此,那其他明胶企业的原料可能来路更不明晰。而昨晚青海明胶也发布临时停牌公告称,公司股票将于4月24日起临时停牌,待核实有关内容发布澄清公告后复牌。

      分散采购骨料质量难控制 4月17日,青海明胶董秘华彧民曾对外介绍:“皮制明胶用的是动物皮,经浸泡取头层胶质物制作;骨制明胶则采用动物骨头。” 另据华彧民介绍,青海明胶目前的产品全部是骨明胶,年产量在5000吨左右,70%用于医药行业,20%用做食品添加剂。青海明胶2008年公告中显示,其当年骨粒原材料的需求量为3.6万吨左右,按照当时公司4500吨的产能计算,青海明胶单位产品的骨耗为8吨。到了2011年,青海明胶的年产能已经高达6000吨,按照每吨需要8吨原材料计算,青海明胶每年需要采购的动物骨头高达4.8万吨左右。如此巨量的原材料需求一直是青海明胶的心头大患。在2008年的年报中,公司曾坦言“明胶生产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——骨料,具有批次投料量大、分布地域广泛、不易集中批量采购、运输距离较长等采购难点”。公司2011年报则显示,其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仅为21.87%。为了解决原材料来源问题,青海明胶出资设立了广汉明浩骨制品有限公司(下称广汉明浩),该公司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外乡,是青海明胶生产所需原材料骨粒的重要供应商之一,其年供货量在5000吨左右。与此同时,青海明胶还在西宁市周边地区建成了年产5000吨骨粒的加工生产线。即便如此,也只是解决了青海明胶年骨料需求总量的20%,而对于其余的原材料来源,青海明胶曾表示,公司已同“北京、新疆、四川、贵州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等地供应商进行了深入沟通,已经初步达成了13500吨的供货意向”。 “这种极为分散的采购方式就意味着原材料的质量将会很难保证。”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行业分析师对此坦言。事实证明,该分析人士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。家住青海明胶所在生物园区附近的肖师傅(化名)向记者透露:“青海明胶厂所用原料动物骨头,很多是从废品站收购的。” 污染大户屡遭当地居民投诉青海明胶不仅骨原料的来源让人起疑,更可怕的是明胶厂常年的污染。记者在青海省环境保护厅网站上发现,近年来关于青海明胶的污染现象已有多起投诉。

    “国家规定明胶企业必须距离居民区4200米,但是青海明胶距离居民区只有15米。明胶厂的土地使用权以成品包装车间的名义取得,但之后却在没有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生产。”当地居民在一封投诉信中表示。据该居民反映,因为青海明胶的迁入,生物园区毒烟臭气弥漫,下水道冒臭气,噪音污染亦是相当严重。尽管多次收到整改通知,但三年来青海明胶却一直以整改为由搪塞附近住户,仍然违规排放,污染环境。记者获得的一份青海明胶出具的承诺书显示,其承诺“在15日内清除臭味,如果不能解决,将主动停产”。 “这种承诺青海明胶做了太多了,我们有6份左右。此外,西宁市环保局、城北区政府、生物园区管委会的领导都有签字,但是没有任何效果。”肖师傅告诉记者。久拖不决的污染问题,让附近小区的居民只得选择逃避。但由于青海明胶的污染问题在当地早已妇孺皆知,肖师傅的房子至今仍未售出。

 

 

首页
联系我们 | 网站地图 | 法律申明 | 隐私保护 | 友情链接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贵州高原彝药厂版权所有© 2001-2012